一丝微弱的希望,如同黑暗深渊中挣扎的火星,在殷殇心中燃起,但立刻被沉重的现实压得几乎熄灭。
秦岳的眼神也锐利了几分,仅存的左手下意识地按在断臂处,那关于“执席”身份的惊涛骇浪被眼前残酷的生存问题强行压下
活下去,才有资格探究真相。
“我能暂时稳住他们的伤势,吊住他们一口本源之气。”
奇门的声音如同在进行一场冰冷的交易陈述,
“甚至,可以引导他们陷入更深层的回元龟息,激发他们自身的潜力进行修复。
但这种修复,需要时间,需要绝对的静养,不能被任何外力干扰,更不能动用丝毫力量。一旦中断,前功尽弃,神仙难救。”
他顿了顿,无形的重担压在殷殇和秦岳肩头,
“不过有那道屏障阻挡,暂时不用担心魂魇的威胁。”
“需要……多久?”
殷殇的声音干涩嘶哑。
“十二个时辰。”
奇门报出一个精确而冰冷的数字,
“十二个时辰后,若修复顺利,他们能初步恢复意识,拥有行动能力,勉强可以动用部分本源能力,虽离巅峰甚远,但足以指引方向,辨识关键。这是极限。”
他强调着最后三个字,目光如同沉重的枷锁,
“这十二个时辰是他们的生机。”
奇门的视线忽然扫过秦岳石化的断臂和石凯苍白的脸:
“至于你们俩……自求多福。我稳住他们的手段,对你们这种硬伤和本源透支,效果有限。别指望奇迹。能恢复几分战力,全看你们自己的造化。”
他的目光看向殷殇,那冰冷似乎有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松动,
“不过…天命之人,你体内并非全无依仗。那强行逆转生死引动的反噬,固然伤及本源,却也让你更深地触及了‘生’与‘死’的界限。
你掌心之物,你手中之剑…皆是钥匙。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学会‘转动’它。”
这番话如同在绝望的冰面上凿开一道裂缝,透出一线微光。
它没有许诺奇迹,却点出了一个方向——殷殇自己的力量,并非完全枯竭。
“十二个时辰后呢?”
秦岳咬着牙,额角青筋暴跳,声音里带着破釜沉舟的狠劲。他必须确认这渺茫希望之后的路径。
此刻,无论眼前之人是否真是十方会那位传说中的执席,他抛出的生路,是这绝境中唯一能抓住的稻草。
“十二个时辰后,若他们能醒来,”
奇门的目光如同实质般投向万人坑深处那片浓得化不开的黑暗,
“就带着他们,进入万人坑下的墓穴,找到核心,找到那失控的九窍殇铃,然后……”
他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重新掌控它,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切断此地的魂渊污染源头,驱散魂魇,现世法则才有机会自行修复扭曲!”
“好了,差不多到时间了,现在我需要帮你们进一步稳固生机。”
奇门托灯的手依旧稳定,另一只手并指如剑,指尖萦绕着一缕极其精纯、近乎无形的琥珀色光晕。
他动作快如闪电,分别在玖妍的眉心、林玄风的膻中穴、石凯的心口以及秦岳石化的断臂根部虚点而过!
嗡!
西道微弱的、性质截然不同的光晕瞬间没入西人体内!
玖妍周身仿佛荡开一圈无形的涟漪,她原本急促微弱的呼吸瞬间变得悠长、细不可闻,脸上最后一丝痛苦挣扎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玉石般的、深沉的平静。
一层极其稀薄、肉眼难辨的琥珀色微光如同薄膜般覆盖在她体表。
林玄风枯槁的身躯猛地一震,随即彻底沉寂下去,连最后一丝若有若无的气息也消失了,仿佛真的变成了一块朽木。
但奇门点过的地方,一丝微弱却极其坚韧的生机被牢牢锁住,如同在狂风中护住的一点烛芯。
石凯沉重的、带着血沫的呼吸声骤然停止了一瞬,随即以一种更缓慢、更平稳的节奏重新开始,每一次呼吸都显得异常艰难,却不再有濒死的嘶声。他紧锁的眉头似乎松开了一丝。
秦岳闷哼一声,断臂处灰败的石色猛地一颤,一股深入骨髓的阴寒与侵蚀感似乎被那点光晕强行压制、凝固。
做完这一切,奇门的气息似乎也微不可察地弱了一丝,但他依旧站得笔首,目光转向殷殇:
“生机己暂时稳住,龟息己启。十二个时辰内,不得移动,不得受扰。现在,该你了。”
奇门看向殷殇,却并未走向殷殇,而是将手中的青铜古灯轻轻放在一块相对平整的石头上。
那点琥珀色的灯焰稳定地燃烧着,散发出柔和却坚韧的光芒,驱散了方圆数丈内最浓郁的黑暗,形成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光晕区域。
“坐。”
奇门言简意赅,目光落在殷殇身上,带着审视,
“收敛心神,内观己身。感受你逆转生死时残存的力量,感受你掌心印记的温热,感受你剑柄的脉动。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殷殇依言盘膝坐下,强忍着精神的疲惫,闭上眼睛。
在一片黑暗与混乱的内视中,他努力寻找。
剧痛是混沌的底色,但渐渐地,
他捕捉到了一丝极其微弱、带着森然死寂的灰败气息缠绕在脏腑之间。
那是“逆转”生死的反噬;掌心处,一点温润却深邃的黑芒如同莲苞,静静悬浮;
而「骨鸣」剑柄传来的脉动,则像是一股清冷的、带着不屈意志的涓涓细流,流淌过他的手臂。
“混乱…死气…一点温热…还有…一道清流。”
殷殇艰难地描述着。
“哼。”
奇门轻哼一声,
“死气为阴,生机为阳。你之前那看似逆转生死的手段,便是强行将阴(死)转化为阳(生),此乃逆天之举,故遭反噬。
你掌心之物,蕴藏至阴之机,亦是平衡的支点。
你手中之剑,其灵性源于不屈意志,此为阳刚之魂。
阴阳并非孤立,而是流转不息,相生相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