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就到了道光二十八年(即西元1848年)的上半年。
看看风声渐渐过去,洪秀全等人也敢抛头露面了。
洪秀全就在平南的山人村附近,公开宣讲教义,广收信众。
石达开悄悄回了趟贵县,得知县令因到龄退休,己经换了新任知县。
新官不理旧事,对石达开一案也不怎么过问了。
于是,石达开与洪秀全、胡以晃等分手别过,一家又搬回贵县那邦村。
他以那邦村为据点,在贵县传播拜上帝教,发展教徒,为起义做着准备。
而冯云山说服罗大纲之后,就回到了大坑冲,仍然一边教书,一边在紫荆山区布道,进一步壮大力量。
却说这一日,冯云山散了学,刚刚回到自己的陋室,只听门外有人喊道:
“冯先生,别来无恙?”
冯云山一抬头,原来是石人村的大财主王作新。
他赶紧迎住,招呼道:
“哎哟,这不是王大人么?是哪阵风将您吹来了?”
王作新站在大门口,看着门两侧的对联,颔首吟诵道:
“泗水文章流西水,尼山木铎振荆山。佳联呀!这是冯先生亲手撰写的吧?”
冯云山笑笑,说:
“教学之余,信手涂鸦而己。”
这副对联的大意,就是要尊崇孔圣人,立志三尺讲台,教书育人。
这是冯云山刚到紫荆山时,为了掩人耳目,有意撰写并贴在门上的。
前文讲过,冯云山的交际能力很强。
刚到大坑冲时,为了能在紫荆山一带站住脚,他特意去拜访过王作新。
这相当于拜码头!
不拜不行吗?
不行!
为啥?
因为,王作新是紫荆山区最大的地主!
王作新家里,拥有良田数千亩,单单秋季收租就达两万石,家大业大,无人可比。
而且,王作新本人,还有功名在身,是一名秀才。
王作新的兄弟以及子侄辈,还有两名秀才,一门三秀才,超级厉害!
另外,他的家族中,还有一名进士。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王作新在当地,绝对是个成功人士!
不得不拜码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王作新势力相当强大。
他的团练,己经有近千人,他本人兼任着团总,是这一地区最大的团勇组织。
关于地主团练,咱随后再详细讲,这里不再啰嗦。
你要想在紫荆山区站住脚,扎根这里传教,王作新是个绕不开的大人物。
冯云山的那次拜访,让王作新感到很高兴。
因为,从籍贯上说,王作新也是客家人,算是老乡。
王作新的老家,在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
其曾祖父迁居到桂平紫荆山区的石人村,开始开荒种地,买房置业,滚雪球一般,积累了家底。
再者说,冯云山也是个读书人,相互交谈起来,还是很有风雅韵味的。
后来,冯云山开始在这一带传教,王作新也时有耳闻。
尽管对拜上帝教不甚了了,但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两个印象:
一个是,拜上帝教尽管是洋教,但还是劝人行善的,本质上并不坏;
另一个是,这位广东老乡,还挺有手段,短短一两年,听说有数千人信了教。
不过,此时的王作新,对冯云山尚未怀有恶意。
尽管拜上帝会的会众,曾经与他发生过两次小规模的冲突。
但事后,王作新专门派人暗中调查,并非冯云山的背后教唆与支使。
而今天,他特意来找冯云山,冯云山有些意外,忙问道:
“王大人,您大驾光临寒舍,不知有什么吩咐?”
王作新有些尴尬,从袖口中掏出一张大红请柬,递给冯云山,说:
“前些日子,有人为在下保媒,后日将迎娶小妾爱金,在王家大院设宴款待宾朋,特请冯先生光临捧场!”
冯云山一听乐了,恭贺道:
“原来王兄大喜,梅开二度,可喜可贺!在下岂能不去讨一杯喜酒喝!”
却说这王作新,生于西元1810年,时年38岁。
按照《大清律例》,纳妾有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一个是正妻没有生育子嗣;
另一个,男子得年满40岁。
王作新膝下,己有一子王季元;
而且,他本人年龄也不足40岁。
不过,有钱有势的人,是可以任性的,古今同理。
前两个月,王作新在桂平县城,认识了青楼女子爱金。
爱金不仅长得俏丽,而且还会断文识字,是个才女。
王作新十分满意,就花了一大笔银子,为她赎了身。
他之所以前来邀请冯云山,也是看到这个教书匠不简单,在拜上帝教会众中的影响力。
人家亲自登门送请柬,冯云山自然不能推辞,就问道:
“王兄,不知小嫂子的芳名,是哪个爱,哪个金字?”
王作新颇为惊讶,不明就里,问这个干嘛呢?
但他还是对两个字做了说明。
冯云山见他疑惑,微笑着解释道:
“不瞒王兄,在下囊中羞涩,参加仁兄婚礼,总不好两手空空,欲作一喜联作为贺礼,不知妥不妥?”
王作新大喜,连声说道:
“如此再好不过!”
王作新腰缠万贯,哪里在乎你那几串制钱呢。
冯云山也是奇才,略一思考,斟酌道:
“上联曰:爱月夜眠迟,不信爱卿胜皓魄;下联曰:金风秋信早,好营金屋贮青娥。王兄,你看如何?”
哇塞!这也是张口就来呀。
王作新拍案叫绝,赞叹道:
“冯先生才思敏捷,王某佩服之至!”
王作新是秀才,当然听得出:
上联“皓魄”,指月亮。爱卿,这里指“爱金”这一小妾。“不信”两字,正话反说,借此体现小妾之美,胜过月光温柔。
下联“青娥”代指爱金,同时也隐有指月中仙女之意,所谓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这副嵌名联,不仅把小妾爱金的名字嵌了进去,而且,文采与情境更是妙不可言。
王作新很兴奋,心里话,看来今天是来对了。
这位教书先生,肚子里怎么这么有墨水呢?
兴之所至,他对冯云山说:
“冯先生如此有才,王某倒想看看,老弟平时读的都是什么书?”
这意思,就是想参观一下里间的书房。
冯云山只好将里间的门帘一挑,说:
“王兄,寒舍实在是太寒酸了,让您见笑了。”
王作新进了简陋的书房,一抬头,脸色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