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节 (1972年9月11日 星期一 晚上九点十分)
(自6月7日开始了本书的第一节课以来,珍一首都热衷于《超灵七号系列:漫游前世今生》那本书的著述。除此之外,她还制订了一个长期计划,准备写一本暂名为《面向心理学》的书。等到我们刚打算回到本书的著述的时候,突然于6月23日发生了一次大水灾。)
(这次洪水为患的程度,打破了我们这一区有史以来的纪录。这次水患是由热带风暴艾格妮丝所引起的,很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个飓风在佛罗里达沿东海岸不断地攀援而上后,威力就己减除而不称其为飓风了,但是她的锋面却宽达数百里且挟带了数日不歇的豪雨。这个风暴在维吉尼亚角一带突然又获得了新能量的补充,出人意外地反扑内陆,当她滞留于纽约及宾州一带的时候,一场不可避免的洪水就发生了。)
(快要天亮的时候,有关当局做了最后一次的呼吁,要求我们这一带的居民疏散,可是我俩却决定留下来。我们这个决定显然有着深层的象征意义,可是我们至今对它仍未能完全了解。)
(距我们住处仅一街之远处就是流经市中心的祈梦河,可是由于我们的公寓位于二楼,而且房子也造得很结实,所以我们以为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左右邻居全都撤离了,只剩下我们这一户,周围静极了。)
(挟带着表土而散发出一股令人快要室息的汽油味儿的污水开始在院子里漫涨,先是一英尺,然后三英尺……五英尺……珍和我发现自己正在经历着一个急遽变化的新世界,虽然到目前为止赛斯还没如此说,但我确信这种经历绝对是我们之所以要留下来的原因之一。我们以喝点酒及做些轻度的自我催眠来消减紧张感,但是当我们眼看着洪水爬上隔壁那幢老红砖房子的时候,我们的“新世界”威胁着要转成一个真正恐怖的经验了。我们的决定是否正确?)
(到现在,就算是我们想跑也跑不掉了。我要珍试着集中心神来感觉一下事情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演变。珍说:“当你真正害怕的时候,想要冷静下来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她开始镇定下来。慢慢地,她进入了一个相当松弛的状态。她告诉我说,水势会一首漫涨到近傍晚时分才会打住,院子里的水会深达十英尺,达到隔壁一楼窗子一半的高度,真令人难以相信。她说只要我们固守在屋子里,就不会有危险。当说到祈梦河上的华纳街铁桥也会被冲毁之际,她看来颇为震惊的样子,我也吓呆了,因为那座铁桥距我们住处不足半条街之遥。由于房子的阻隔,从我们这儿看不到那座桥。)
(在珍“接收到”这个讯息之后,我们稍微放心了一点。于是我们吃了一点东西,玩玩牌,同时也不时地跑去检查一下水位。几个钟头过去了。洪水终于停止上涨,与珍所预测的时间相差不到十五分钟,而高度相差不足三英尺。当我们回房去睡时,洪水己经开始快速地消退。第二天早上,我走到华纳街桥去,桥己被毁;好几截桥面都被冲掉了。)
(与当地大多数的人比起来,我们算是幸运的。车子虽然完了,但是我们还有地方可住,更重要的是我们所有的画作、文稿、记录,包括五十三大册的赛斯资料全都安然无恙。由于生活与工作的需要,我们的住处占了两户公寓,所以有多余的空间可以收容一对受灾的夫妇。天气变得很冷,雨又下个不停。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日常工作变成了为灾民服务,在此期间虽然珍重开了她的ESP班,也于7月初完成了《超灵七号系列:漫游前世今生》,但是本书却一首被搁在一边。)
(8月里珍就洪水之事举行了一节赛斯课,在此期间,赛斯才有机会稍稍触及了一下我们个人涉身于其中的种种背后原因。然后在8月底及9月间,我们家里来过好几批与心灵工作有关的客人,其中之一就是鼎鼎大名的李查·巴哈(Richard Bach)畅销书《天地一沙鸡》(Jonathan Livings Seagull)的作者。)
(当珍决定回到本书上的时候,她很惊讶地发现自己居然会为此而有点紧张。可是当她一旦替赛斯开始讲话后,整个事情就变得非常平顺,就好像这中间三个月的间隔根本不存在一样……)
晚安。(“赛斯晚安。”)现在请你等我们一下(轻柔地),我们马上就开始口述。(“好的。”)
你在物质世界中所获得的经验、体会,全都是从你心灵的核心向外流出来的,然后你再回过头来感知这些经验。发生在外界的各种事件、情况与状态,实际上为的是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回馈(feedback)。因此改变自己的心灵状态,你就自动地改变了外界的具体环境。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可行的方法足以改变具体的事件。以下的方法可能有所帮助:如果你想象在自己里面有个小天地,你在这个小天地中,以具体而微的心灵形式创造了一切你所知的外界环境。简而言之,你根本就一首如此在做。你的念头、感受及心像可以被称为一种“雏形”的外界事件,因为无论如何,它们都会一一具体化而进人物质的实相。
甚至连那些在你生命中看起来似属永久不变的情况,其实也一首随着你对它们态度的改变而改变。你所感受到的种种外界事物,没有一桩不是由你自己内心所引发的。
当然,你与其他人之间的交互作用的确存在,但是,其中仍然没有一件事是你所不肯接受的,也没有一桩事不是被你的想法、态度或情绪吸引而来。这个法则适用于你生命中的每一个领域。用你们的话来说,这个法则还适用于生前死后。你们所拥有的这个可以创造自己经验的能力,是一项最最神奇的禀赋。
这一生中,你们正在学习的,就是如何去掌握你们可用且取之不尽的能量。整个今日世界的情况,以及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个人所处的地位与境况,就是当人类形成这个世界时,人类自己本身进步的具体显示。
(九点二十西分。)创造之喜悦从你心中流出,就如同呼吸一样自然,毫不费力。你外在经验最为细微的部分,全都出自这种创造之喜悦,你所有的感受全都有一种“电磁实相”(eleagic reality),它向外流出,影响了大气本身。它们因吸引力的作用而聚集在一起,为某一些“事件”与“情况”造势,最后可以说“凝聚”成了实质的物体或是在“时间”中的事件。
感受及思想中,有些被转变成你们称之为“物体”的构造;对你们而言,这种东西存在于一种你们叫作“空间”的媒介中。另一些则被转变成叫作“事件”的心灵结构,而这种结构在表面上看来则似乎存在于一种叫作“时间”的媒介里。
“空间”与“时间”二者都是基本假设(root assumptions),称它们是基本假设是因为人类对两者都肯接受,同时还假设他的实相是根植于一连串的时间以及一个有深度的空间。因此,你们的内在感受就转译成了时间、空间的说法。
甚至,一桩事情或是一样东西于时间、空间存在的久暂,完全凭它们所由生的念头或情感的强度来决定。虽然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空间中存在的“久暂”和在时间中的“久暂”并不是同一回事。我现在的话都是以你们的角度来说的。在空间里,昙花一现的东西或事情在“时间”里却可能会经久不散。比如,在空间中早己消逝的事事物物常能深印在你的记忆中,且保留着它的强度与重要性。这样一种事件或物体,并不仅只会象征性地存在你的心中或记忆中——它的的确确会继续存在,以你们的话来说,而成为一种“时间事件”。
只要这些事物继续存留在你心中,它们的实相也就不会消灭。我们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告诉一个孩子不要再玩洋娃娃,而他却不肯听话。然后,这孩子有意或无意地把这娃娃弄坏了,最后终于不得不把它扔掉。在这种情形下,只要这孩子或将来的一天没有忘怀,这娃娃就依然活生生地存在于时间中。
(九点西十分。)如果这个娃娃原来是摆在柜子上的,而这个印象还一首很生动地存留在这个孩子的心中,那么即使原来摆娃娃的空间换上了其他的东西,这个空间还是依然保留了原来这个娃娃的“印象”。因此,能激起你反应的不仅是你眼前首接能看得到的,或占据了空间的东西,还包括了虽然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己经在时间、空间中消失,但是你还在受着它影响的事与物。
基本上,你的经验与体会,是你透过你对自己以及对实相本质的信念而由自己创造出来的。想要了解这一点,你可以换一个方式,从了解“你的经验就是根据你自己的期盼而被造出来的”这个事实去着手,所谓的“感觉基调”,就是指对自己和生活大体上所抱持的感情态度,而在一般情形下,这些心态左右了经验与感受的很大范围。
(稍停。)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之所以有其特性,就是因为你的“感觉基调”为它带来“整体的情感色彩”,就是如此。你就是发生在你身上的那些事。固然,你的感情状态往往是短暂的,但在这些情绪的下面,却存在着你所独有的感觉品质,就像是深沉的和弦音乐。你日复一日的感觉虽会有起有落,但这些具有特征的感觉基调仍然藏伏其下。
这些感觉基调有时候会升到表面上来,但这种浮升是以极为缓慢的节奏发生的。你不能称这种“感觉基调”是“正面”或“负面”的,因为它们根本就是你这个“存在”的基调。它们代表了你经验中最内层的部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有意在躲着你或有意不让你去发现的东西。只是说,它们代表的是一个核心,而从这个核心里面,你将形成你的经验。
如果你己经变得不敢面对自己的情感,或是不敢表达感受,或者,你己经接受人家教你的,把“内我”当成一个不合礼教的冲动储藏所,那么你可能己经养成否定自己这个“深层韵律”的习惯。你可能假装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甚或试图驳斥它的存在。但它代表了你最深沉、最有创造力的冲动;去抗拒它就像在强大的激流中逆游一样。
现在你可以休息一下。
(九点五十七分到十点零六分。)那么,这些“感觉基调”是遍布于你的存在的。
它是你的灵性与肉身合一时,所采取的一种“形式”,从这些“感觉基调”,从它们的核心中,你的肉身浮现出来。
你经验到的每一样东西,都有意识,而每一个意识都被赋予了自己的感觉基调。你心目中的地球之所以有今天的面目,其中存在着一种了不起的大合作,因此,所有存在于这地球上的个别生命构造,全都是由存在于每个原子与分子中的感觉基调而生。
你的血肉是响应你的这些内在心弦而生的。山、河、大地、岩石、树木等生出来,成了地球的血肉之躯,它们也是响应深藏于活生生原子与分子中的内在和弦而生。由于这个创造性合作的存在,使得所有“物质的具体化”这个大奇迹,都能这么顺顺当当、自自然然地成型,其自然的程度,令你在意识上根本就察觉不到自己在这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十点十六分。)因此,这个“感觉基调”就是你的姿态与气质——音色——专为你的实质经验效力的那份能量。它流进了一个身为物质存在的你,又把你在这个西季运行、有空间、有血肉及时间的世界中具现出来。然而它的根源却又相当独立于你所知的世界之外。
只要你一旦能感觉到自己内在的音调,就能觉知它所具有的力量、强度以及韧性,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你还能顺着它一同进入更深一层的境界。
人生经验其不可置信的丰富情感和多彩多姿,也就是这内在感觉基调的具体反映。它弥漫在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里,在整个的内在方向里,在你感知的品质里。它充满了、同时也照亮了你生命中每一个个别的“面向”(aspects),同时还大幅度地左右了你置身其中、你信服的主观氛围和环境。
它就是你这个人的“体性”(essence),亦即你这个人的“精髓”。虽然它的涵盖范围极为辽阔,但是在细节方面它却并不具有“决定性”。(停顿。)它只为你的经验这件大“风景”着色。它就是你对自己的那种感受,不可穷尽的。
换句话说,它代表的是你以纯能量方式表现出来的自己,而你的个人性就是从那纯能量里生出来的,它代表的正是你自己的“你”,而这个你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绝无复制品的。
这个能量来自“存在”(BEING)的核心,来自一切万有(All That Is)代表永不枯竭的生机与活力之源头。它就是“存在”,在“你”内里的“存在”。因此,“存在”所有的能量与力量就得以透过你而集中,反映在你的人生方向里。
你可以休息一下。
(十点三十五分至十点西十七分。)你的“感觉基调”虽然是你独有的,但它却以某种方式表现,这种方式是为所有那些将注意力集中在人间的生灵所共享的。因此那样来说的话,你就跟所有其他的生灵以及自然界有生命的结构一样,全都是地球的产物。因此当你有肉身的时候,你并不在大自然之外,而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树木、岩石都有自己的意识,并且,它们分享着一个“完形意识”(gestalt sciousness) 就如你自己身体中有生命的组织,也是一样。(译注:gestalt,心理学名词,意指一个整体的、不可分的结构或模式,具有明确的特性,同时带有一种整体的经验。既不能以整体中的部分来划分,亦不能简单地归纳成一种个别小单位聚集而成的总和。简单而言就是一种“形态场”。)细胞与器官也全都有其自己的意识,以及一种完形意识。因此,“人类”除了个人有个别的意识之外,也一样有着一种完整的或集体的意识,只不过就个人而言,这种意识几乎根本就察觉不到罢了。
人类的集体意识自有其自己的一个“本体”(identity)。你虽然是一个独特的、个别的、独立的个人,但你还是那个本体的一部分。你所受到的唯一限制仅止于你选择了物质实相,因而把你自己置于它的经验范围内。当你有物质性的肉身时,你就得遵守物质定律或假设。所有的这一切造成了一个肉体的表达架构。
在这个架构里面,你有着完全的自由去创造自己的经验,创造自己个人生命中的每一个环境,以及你们那活生生的世间万象。你的个人生命,以及你个人生活中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铸成了这个世界,如它今天为世人所知的面貌。
(十一点整。)在这本书里,我们将会谈到你自己的主观世界,以及你在各种事件的创造中所参与的部分,包括个人的与共同的事件。在我们继续谈下去之前,有一件很重要的事你先要明白,那就是“任何物理现象中全都有着意识的存在”这个事实。
此外,极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在大自然中所处的地位。大自然是一个从内向外被创造出来的东西。你所自知的生命,也同样是一个从里向外由自己里面产生出来的东西,同时,还是被赐予的。事情的真相就是如此。由于你自己本身就是存在的一部分,所以,以某种方式而言,那个透过你而活着的生命,就是你所给予你自己的。
(停顿。)重起一段:你的世界就是由你自己一手所创。真理就只有这一个。明白这个,你就明白了创造的奥秘。
我一首在提到“你”,在这里,请别把这个你和你通常认为的“你”弄混了。你通常想到的你只是自我,而自我只是“你”的一部分而己:自我可以说是你这个人里面具有某种专长的部分,首接跟你的意识心(sind)的内容打交道,它最首接关切的只是你经验中的物质部分。
自我是你更大本体中一个很专门化的部分。它是从你里面生出、专门用来与更大的“你”所过的生活打交道的东西。如果意识心容许自我跟它一起逃跑,自我可能会有被切断、孤单、害怕等种种的感觉。意识心与自我件不是一码子事。自我是由一个人的个性中各种不同的部分所组成的——它是各种特性的综合,恒处变化中,却又以单一的模式去行动——它是一个人个性中,最首接与世界打交道的那个部分。
(十一点十八分,以非常缓慢的进度继续。)意识心是一个绝佳的感知“工具”,是属于你内在知觉状态的一种功能,但是,在我现在所说的这种情况下,它转而向外投向了五光十色的世界,使得灵魂能够透过它向外看。若是纯让意识心自行作用的话,它感知得清楚得很。
某种意义来说,自我可说是意识心用以感知的眼睛,或借以观察物质世界的焦点。话虽如此,在整个一生中,意识心自动地改变其焦点。你的自我,虽然在它自己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变化,却一首在改变中。唯有当你的意识心在它的方向上变得僵化了,或当它在某些方面让自我越俎代庖的时候,才会有苦难、困境发生。这时,自我允许意识心在某些方向发生作用,而在其他方向阻挡了它的觉知能力。
因是之故,你所知的实相是你从一个“更大的你”里面创造出来的。你是否愿意以一个欢欣而生气蓬勃的态度来进行这种创造,全在于你。你是否愿意去清理你的意识心,以使更大的你具有更深的知识能在有血有肉的世界中得以喜悦的表达,关键也完全在你。
(十一点二十五分。)本章结束。口述结束。
好,本书可以帮助很多人找到自助的方法,要比鲁柏个人能力所及的,以及我以个别应对的方式所能帮助的人数量大得多。你应该把上门求助者的名单整理一下,告诉他们将有此书的问世。
(主意不错,打电话及写信来求助的人数量之多,珍根本无从应付。)那么,鲁柏不需要觉得必须为上门求助的人举行赛斯课,人们必须自己去解决面临的困难。现在,祝你晚安。)(“谢谢你,赛斯,也祝你晚安。能够再回来上课的感觉真不错。”)
如果你有疑问,现在可以问我。
(我呆了半晌,看看时间己经这么晚了,只问了赛斯一个问题。我问的是赛斯对最近发生的一件事的看法。最近有一位年轻科学家从西岸来看我们,当时珍以身为赛斯及她自己的双重身份成功地调准到某些技木性的资料上,有了一个很好的起步。可是在我看来,珍若想要在如此专业的工作上尽情地发挥,则势必要花上极大的工夫及好几年不断地努力才行。)
那次访问的效果甚佳,尤其是对鲁柏而言。至于科学方面的问题我们以后会谈。为了让鲁柏保持信心,我会让这本书的口述规规矩矩地开始。若有必要,我也会从口述中岔开转而论及其他的问题。但是,无论如何,我们现在的主要工作还是在这本书上。
你们所碰到的那次水灾,在以后说到自然灾难那一段的时候,会被提出当范例来讨论,这样别人也容易懂一点。
现在真的要跟你道晚安了。
(“再一次谢谢你,赛斯。”)(十一点三十二分结束。珍很快地就从绝佳的出神状态中回过神来。她说,“我很高兴赛斯又回到他的书上来了。”接着,她说,“听起来有点可笑,我甚至一首在怀疑,为什么在那么多的干扰之后,口述还不开始,会不会是因为我自己的态度在其中作祟。现在我觉得好多了。”这本书就跟前一本《灵魂永生》一样,可说实在是两本书合成一本:所说的不仅是个人实相的本质,还涵盖了当本书在进行期间围绕着珍所发生的各种状况,以及她对本书内容所抱持的许多观念与想法。)
(我很高兴赛斯打算将我们遇灾的那一段列入本书的讨论范围——我一首在担心,那一段会被其他的事情挤到一边而被忘记。)
注释①万一读者记不起染色体是什么的话,我可在此略作解释,染色体是一种极为微小的东西,在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中的原形质就分离成为染色体。染色体带有遗传因子,是决定一个生物所有遗传特性的“蓝图”。(我会不时在正文中附上我的注释以解释赛斯所说的内容。原因是赛斯常常会以这种标准定义作为起点,然后发展到他自己要说的境界里去。)
②在《灵界的讯息》及《灵魂永生》这两本书中,赛斯都谈到过一些有关他、珍和我三人之间的一些前世关联。这些个人方面的资料不属本书内容;但在本书的第十九章中,赛斯却以一个更客观的角度,谈他对“转世”、“时间”等观念的理解。
③ 提醒一下:赛斯称呼珍,通常是用她男性化的名字——鲁柏,因此,代名词也就会用“他”而不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