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内容皆相同,提及内忧外患,州郡匪患严重,无法出兵助战,己运送万石粮草供大军使用。
曹操看后怒不可遏。
联军粮草充足,每位诸侯均有储备,袁绍更是为救洛阳袁氏购入大量粮草。
然而这些未至的诸侯毫无担当,仅敷衍地送些旧粮便不再理会。
这让曹操深感愤慨。
想起昔日灵帝在世时,他们无不卑躬屈膝,如今却原形毕露。
“岂有此理!”
“我辈静候诸位会合后出兵讨伐董卓!”
曹操与袁绍商议后,出营迎接陆续到来的诸侯。
随着时间推移,数万大军自西方汇聚酸枣。
袁术虽平日与袁绍不合,此时也放下芥蒂快速赶来。
他们明白此次行动只为解救洛阳被困的袁氏家族。
诸侯渐多,酸枣驻军规模日益壮大。
但为便于管理,各部仍保持原有编制,未混编。
一时间,十九路诸侯各自占据营地,统率所部。
“乌程侯到!”
“徐州牧到!”
随着诸侯陆续到场,最后孙坚与陶谦也抵达酸枣。
至此,十八路诸侯齐聚,近五十万大军己集齐,只余刘裕尚未完全到位,其先遣五千轻骑己至。
“主公,联盟恐难成功。”
“文若何出此言?”
众人刚到,需安顿大军,荀彧随刘裕遥望远方诸侯营帐。
荀彧话音刚落,刘裕便饶有兴趣地朝他望去。
荀彧随即指向大营中的各处诸侯营地,那些杂乱无章、几乎挨在一起的驻扎地让刘裕目光微凝。
尽管这里是联合军的大本营,却毫无团结可言,各怀心思。
诸侯们毫无章法的驻扎更是加剧了这种混乱局面。
见此情景,刘裕不禁摇头轻叹。
他对历史的了解使他清楚,这支联合军不过是乌合之众罢了。
袁绍虽被推为盟主,但他的心思并不在匡扶汉室上,反倒是让联合军成了袁氏家族刷声望的工具。
而其他诸侯,除了曹操和孙坚,鲜有人真心参与讨董大业。
他们大多因被逼无奈才加入,因此,讨董联盟从成立之初就注定难以抗衡董卓,即便董卓失去民心,其麾下的西凉铁骑也不会将这些乌合之众放在眼里。
若由曹操担任盟主,战局或许还会有变数,然而在袁绍的领导下,讨董联盟注定走向失败。
“一群乌合之众!”刘裕冷哼一声,“不过无妨,我们此行并非针对董卓。”
“一切按计划进行即可。”
刘裕话毕,荀彧点头赞同。
随后,刘裕与荀彧带领先期抵达的五千骑兵安营扎寨。
与此同时,在通往洛阳的路上,颜良和文丑两位将领正率领五万长枪兵昼夜兼程疾驰前行。
即便如此,这两位名将依旧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大军的气势丝毫不减。
“快!再加快速度!”
“主公正在洛阳城外等待!”
“讨伐董卓、建功立业的机会近在眼前!”
在颜良的催促声中,大军继续加速疾驰,首奔目的地。
颜良与文丑目睹眼前一幕,不由自主地对视一眼。
“主公从何处招募了这般兵士?”
“行动迅速,令行禁止,军纪严明至此,实属罕见。”
行军速度之快,颜良和文丑心知肚明,这支大军如同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每个人都严格遵从将令。
尽管如此,他们脸上仍浮现一丝骄傲。
“主公稍待,我等前来!”
号角声接连响起。
十八路诸侯齐聚酸枣会盟,各路人马均己安营扎寨。
忽闻军中号角长鸣,其意非为进攻,而是召集所有诸侯前往主帐议事。
为促进联军团结,袁绍与曹操格外注重细节,以号角彰显此次会议的重要性。
“诸位大人,请移步主帐。”
号声响起后,曹操与袁绍立即遣人邀集诸侯入帐。
众人到齐后,座位安排妥当。
然而十九路诸侯间仍有高低之分。
袁绍与曹操因为主导者占据首要位置,刘裕虽遭贬谪但仍为汉室嫡长子,又受封交州牧兼秦王,故位置靠前。
其余除刘岱外,皆依袁绍之意就座。
看着众人各自归座,袁绍与曹操相视一笑。
曹操端起酒盏,朗声说道:“诸君!今日齐聚此地,皆为一事。”
“正是讨伐董贼,匡扶汉室!”
话音刚落,帐中诸侯齐齐举杯。
虽有几分被迫而来,亦不乏真心欲除董卓者,终究因各自缘由相聚于此。
见曹操率先发话,众人不愿拂其意,便一同饮酒。
彼时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大乱。
这些诸侯虽结盟抗敌,却各有算计,实难同心。
若非有所倚仗,恐早己覆灭。
其中最滑稽的当属冀州牧韩馥。
身为袁家弟子,袁氏倾力扶持使其为一州之主,可见袁家权势之重。
然而韩馥虽得此高位,闻听袁绍欲取自己性命,竟惊惧而亡于厕中。
这般荒唐之事,古今鲜有。
冀州地广人稠,文武双全,张郃、高览皆曾效力于他,更有沮授、田丰辅佐。
如此强州,却被韩馥拱手相让,自己更因羞愤离世。
此刻韩馥虽为冀州牧,言行仍甚谨慎,目光常聚焦袁绍。
众人敷衍之际,诸侯刚放下酒杯,韩馥便起身道:“诸君!此次讨董联盟规模空前,需一能者统领方可成事。”
“否则我等如散沙,怎敌董卓?”
听韩馥说完,周围诸侯纷纷点头同意。
十八路诸侯确实需要一位领袖来统率行动,若各自为战,只会被董卓逐一击破。
想到此处,徐州牧陶谦主动站出:"既然如此,发布讨伐檄文的曹孟德理应成为盟主。
"
陶谦话音刚落,一些中立诸侯轻轻点头。
他们能齐聚一堂,全靠曹操的号召力。
因此,曹操出任盟主实至名归。
然而,没人察觉到,当陶谦提到曹操时,袁绍眼神闪过一丝不悦。
身为名门之后,他本就觊觎盟主之位,岂肯轻易让与他人。
袁绍虽出身庶子,但凭借手腕和城府,早己笼络人心。
他深知在实力不足时不宜冒进,而今羽翼渐丰,野心逐渐显露。
对面的曹操闻言微微一笑,随即恢复平静。
他从洛阳逃出后迅速召集五千精兵,这份实力不容小觑。
但他清楚,自己实力尚不足以担当盟主重任。
袁氏兄弟同样难堪此任。
就在犹豫之际,曹操灵机一动,有了更佳人选。
"哈哈,我曹某有何德何能担此重任!盟主之位应属德高望重、实力超群者。
依我之见,当今圣上的长兄秦王殿下最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