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父女相认
【种田+美食+经商+非传统爽文+无系统 +家长里短】
重债之下的破败府邸,在嬉笑怒骂间,普通微小却闪亮的生活故事。
耕作料理,一蔬一饭,打造庭园,柴米油盐中的人间烟火。
采集,种田,做饭织布,自给自足,撸猫逗狗的生活。
慢热文,非大女主,非传统爽文,家长里短,考据党误入,请及时点退,感谢。
祝,看文愉快。
……
苏璃生于农家,自幼在青山绿水间长大,性子野得像风,无拘无束。
及笄之年已过,却仍待字闺中,这在村里可不多见。
村里的阿婆婶子们,背地里没少议论,可苏璃却浑不在意,依旧每日下田劳作,笑声却格外爽朗。
一日,苏璃在溪边洗菜,同村的刘二嫂路过,打趣道:“苏璃妹子,你看你这水灵灵的模样,咋还没寻个好婆家?莫不是眼光太高啦?”
苏璃抬起头,手上的水珠飞溅,笑着回道:“二嫂,瞧您说的!这嫁人哪是能急的事儿?我还想多陪陪爹娘呢。”
刘二嫂走上前:“你这孩子,就是心宽。”
“虽说咱普通人家不讲究那些个虚礼,可这年纪到了,也该操心操心自已的终身大事咯。”
苏璃眨眨眼,调皮地说:“二嫂,说不定我的如意郎君还在来的路上呢,急啥!”
说完,两人都笑了起来,笑声在溪边回荡。
少女心中却有自已的思量。
她虽长于农家,却也读过些书,知晓世间女子多有身不由已,但愿自已能掌控命运,寻得一心人,而非草草委身。
只是,苏璃怎么也没想到,与阿娘相依为命的安稳日子会在那个寒风凛冽的冬日戛然而止。
阿娘临终前,紧紧拽着她的手,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叮嘱道:“璃儿,阿娘去后,你定要带着这块玉佩前往常乐城寻你爹爹,这是咱们母女与他相认的唯一凭证……”
话未说完,阿娘的手便无力地垂了下去,只留苏璃一人在这冰冷的世间悲痛欲绝。
料理完阿娘的后事,苏璃怀揣着玉佩,踏上了前往长乐城的路途。
一路上,风餐露宿,历经艰辛。
终于,苏璃抵达了那座繁华热闹却又陌生无比的长安城。
站在那高大巍峨的城门前,苏璃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向路人打听父亲的下落。
人海茫茫,谈何容易。
几番波折后,她终于寻到了一座气派非凡的府邸。
永兴坊里,朱红的大门紧闭着,门环在日光下闪着冰冷的光。
苏璃走上前,轻轻叩响了门环。
不一会儿,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家丁模样的人探出头来,不耐烦地问道:“你是何人?有何事?”
苏璃小心翼翼地说:“大哥,烦请通报一声,我是苏老爷的女儿,特来寻亲,这有玉佩为证。”
家丁上上下下打量了她一番,心中满是怀疑,轻蔑说:“就你?一个乡下丫头,莫不是来骗钱的?我家老爷怎会有你这样的女儿!”
说罢,便要关门。
就在这个时候,一位管家模样的老者路过,见此情景,喝住了家丁,目光落在苏璃手中的玉佩上,心中一动,说道:“姑娘,且随我进来吧。”
苏璃跟着管家走进府邸,只见庭院深深,雕梁画栋,处处透着奢华。
少女心中愈发紧张,脚步也不自觉地放慢了。
堂屋内,一位身着锦袍的中年男子正端坐在太师椅上,此人便是苏老爷。
管家上前轻声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苏老爷的目光便投向了苏璃。
苏璃鼓起勇气走上前,屈膝行礼,双手呈上玉佩,声音略带颤抖地说:
“爹爹,女儿不孝,今日才寻到您。这是阿娘留给女儿的玉佩,阿娘说……您看到玉佩便会知晓女儿的身份。”
苏老爷接过玉佩,仔细端详着,手不禁微微颤抖起来。
突然,他快步走到内室,取出了另一半玉佩,两者相合,竟分毫不差。
一瞬间,苏老爷的眼眶了,他快步走到苏璃面前,声音哽咽道:“璃儿,你真的是我的女儿!”
“这么多年,你和你娘在外面受苦了。我苦寻你们多年无果,以为此生再无相见之日,没想到……”
苏璃望着眼前这位陌生却又与自已血脉相连的父亲,泪水夺眶而出:“爹爹,阿娘她……已经不在了。她临终前唯一的心愿就是让女儿找到您。”
父女二人抱头痛哭,一旁的下人们也不禁动容。
就这样,苏璃从一个孤苦无依的乡下丫头摇身一变,成了这富户的独女。
府中的丫鬟、婆子们纷纷前来道贺,一个个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
“小姐,恭喜您啊!以后这府里您就是主子了,可要多多照拂我们这些下人。”一个身着绿衣的丫鬟率先说道,眼神中满是讨好。
旁边的婆子也赶忙附和:“就是就是,小姐一看就是有福之人,老身能伺候小姐,那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苏璃站在堂中,身着华丽的新衣,却觉得浑身不自在。她望着这些陌生的面孔,心中五味杂陈。
“你们都下去吧,我想一个人静静。”苏璃轻声说道,有些疲惫。
丫鬟婆子们面面相觑,犹豫了一下,还是福了福身,退了下去。
待众人离去,苏璃缓缓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熟悉又陌生的庭院,喃喃自语道:
“阿娘,女儿如今找到了爹爹,也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可为什么心里却这般空落落的?”
说罢,一滴清泪顺着脸颊滑落,滴在窗台上,洇湿了一片……
转日。
晨阳初照,苏府朱门大敞,喧闹声声,珍馐美馔罗列,仆役往来匆忙。
红绸金饰悬于梁枋,宾客盛装携礼,言笑晏晏。
苏璃独立于庭院一隅,凝望这热闹繁荣,忆起阿娘音容,泪凝于睫。
往昔寒舍虽简,却有亲娘呵暖;如今高堂锦食,阿娘却已长逝。思及此,心内悲戚翻涌,恰似寒江怒涛。
恰此时,苏大山匆匆入厅,见苏璃面色冷凝,未及开口,她却已疾步近前,决然捧起阿娘灵位,沉声道:
“娘亲尸骨未寒,你却大摆宴席,我便让众人瞧瞧今日这宴是何面目!”
苏大山见状,脸色一变,急忙上前阻拦,焦急地说道:“璃儿,莫要冲动!为父知道此事于你心中有怨,可这宴席并非为父本意啊!”